我家就是實驗學校:人生,沒有白讀的書、沒有白走的路!
手牽手一起走
故事是這樣開始的。。。
升高二的老大,評估自己的興趣和能力之後,決定選擇理組。媽媽是從小就立志念中文系的怪咖,完全不懂理組是什麼狀況?爸爸則是跟女兒討論之後,全力支持。
就在送出表單之後,我接到學校輔導主任的電話:
主任:媽媽,請問孩子確定要選理組嗎?他不是喜歡藝術嗎?想申請設計相關的學校,都是文組的耶。
媽媽:他喜歡藝術和設計,國文能力也很好,但他說他喜歡理組的科目,他說以後如果要涉入其他設計領域,理組的能力還是需要的。
主任:理組的科目難度相對高,我擔心他會花很多時間去讀不太必要的科目,我擔心他沒想清楚,我想確定他們的力氣用在對的地方。
然後爸爸在旁邊發聲了:請幫我跟老師說,書沒有白讀的啦!就算考大學用不到,誰知道人生在哪一個點會用到,重點是他自己喜歡有熱情想念理組!
我明白主任擔心孩子胡亂做決定影響升學,我跟主任慢慢說明我們的考量。我們這對父母,爸爸是教考研的補教老師,又在大學兼課,長期了解台灣高教的狀態;媽媽經歷過小學到高國中段的教育現場,我們倆幾乎可以是一條龍看過台灣教育的真實現況。多年下來,只有一個心得:學習動機比什麼都重要!!
有學習動機的孩子,不管在人生的哪一個階段,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?都能為自己找到很棒的位子和出路。他們不用大人盯著、督促著,一步一步,就能累積實力,展現光彩。沒有學習動機的孩子,上課就是對父母和老師交差,敷衍馬虎,浪費自己的生命,可能在父母的盯梢下,可以考上還不錯的學校,但就是會在人生的某一個點,全盤潰散,因為那不是他想要的,沒有熱情和毅力堅持。
這又讓我想到另一個故事,參加孩子家長會的時候,有一位家長反映學校活動太多,是不是能刪減活動,讓孩子做對升學有益的部分就好?
這時帥氣的班導很有智慧的回答:媽媽啊,現在升學方式這麼多元,我也沒辦法幫每一個孩子篩選什麼活動對他的升學有幫助?什麼沒有幫助?孩子們都高二了,應該有能力自己篩選規劃學習的比重,學校提供機會,但選擇還是交給孩子自己去平衡喔。
當時聽到,我第一個想法是:不管教改再怎麼改,家長傳統的升學觀念還是很難改啊!第二個念頭就去問孩子,這個家長的孩子在班上狀況如何?一問之下才知道他的孩子已經是全校排名第二的,家長如此反應,看起來是希望孩子不要浪費時間參加活動,力拼全校第一才是。
當讀書變成一個功利的目的,只為了升學、考第一志願,我們真的很難培養出一個長期有學習動機的孩子,也許短期他有個努力的目標,當目標達成,不是瞬間失去動力?再找下一個山頭去攻頂?也許這樣的人生也不錯,不予置評。
在我們家裡,培養學習動機是第一要件,不是用威脅利誘,而是從他們內在引起學習的興趣,大概有下面幾個方法,分享給大家:
一、認識自己
帶著孩子認識自己的長處和短處,找到自己可以持續很久的熱情之所在。因為有四個孩子,可以看得很清楚,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,即使是同一對父母生的,同一種教育方法帶的,他們就是長成了很不一樣的孩子。老大中文和數理理解力都超強,但英文超弱;老二人際關係超強,手工烘焙非常有天份,最喜歡理化;老三數學電腦超強,英文敏銳度也比其他人好,但情緒控管不佳;老四什麼都慢,但有驚人的耐力和毅力,是做研究的料!
所以觀察個別差異之後進一步就是個別化的帶領,為每個孩子找尋不同的資源,用不同的方式帶領,從來不會要求他們和兄弟姊妹比較,而是要求他們認識自己和別人不同的優缺點。
二、考試是為了檢查會了沒
從小到大,我們都不曾因為月考將近而給孩子們考前大複習,該玩的照玩、該做的活動照做,因為學習在平日和考前都一樣,不會的要弄到懂,懂了就不要再一直黏著課本了,世界那麼大,有太多好玩有趣的事要做,我寧願孩子們多讀幾本課外書、玩桌遊。所以我家孩子的功課的確都到不了頂尖的程度,因為頂尖真的需要反覆練習、寫題目,到熟練的地步,是因為我們故作清高不擔心孩子的功課成績嗎?不是!是人生那麼長,在小小年紀就反覆補習做題目考試讀書,就算是橡皮筋,反覆拉也會彈性疲乏,更何況是孩子呢?
我最大的希望,是他們就算大學畢業,再也不用讀書了,也還能對學習保持熱情,一個能終身學習的人,才會有快樂而充實的人生,誰會看你高國中小學考試考幾分?考第幾名?為了那種沒意義的事消磨掉孩子的學習動機,我是不願意的。
三、身教身教身教
很重要所以要說三次!身教是最重要的,如果一直督促孩子讀書學習,爸媽在一旁翹腳追劇打電動滑手機,很抱歉,你的孩子要不是有樣學樣,就是直接叛逆跟你打對台。學習動機要大人帶著孩子一起來,孩子在爸媽身上看到,原來學習是一件那麼有趣的事情,怎麼會不跟著學呢?
所以我和先生始終對這個世界抱持著好奇,也自然帶動孩子跟著我們一起學習,我畢業後持續進修日文,二女兒也開始跟進,先生因應線上教學學了許多新的上課互動方式,有一些還是跟愛電腦的兒子一起討論出來的。我們會跟著孩子一起做夢,一起實現,在我們家,學習動機好像就不是一個議題,而是每天都像空氣般存在的。
在實驗教育現場兩年,我看見即使是自由多元的環境,也有怎麼都帶動不起來的孩子,但我反而看見,就算在體制內,也有傑出令人驚豔的年輕人,所謂實驗教育,不該只是一所學校、一種教學方法,它應該是一種想法,只要大人頭腦清楚願意改變,每個家庭都能是一個實驗教育基地,培養出最適合未來需要的人才!
後記
後來我家大姐選擇了就讀藝術史學系,需要研讀文物修復,雖然是偏文組的科系,但專業上需要用到基礎化學等理工能力,您說:人生是不是沒有白讀的書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