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寶家的故事

我家就是實驗學校:好老師是自己找的!

我家就是實驗學校:好老師是自己找的!

從孔老夫子開始,我們受教育就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事情,在我小的時候,被教導要做個好學生、乖乖聽話、老師說的都是對的!在求學過程中也的確遇到形形色色的老師們,有的慈愛有智慧、有的幽默風趣、有的嚴厲苛刻、有的無為而治。上了國中之後對老師開始產生恐懼感,也許因為就讀的是升學熱門的學校,老師們擔負著無比艱難的重任,大部分老師彷彿競賽一般的嚴格訓練學生,沒有滿分就打!教室座位按照成績排!功課是唯一重要的事情!沒有人告訴我們,這是畸形的教育現場,我們沒看過外面的世界,以為這就是唯一價值、這就是對的!

直到上了高中,看見一個嶄新的世界,那裡的老師把每個學生都視為獨一無二的個體,看見功課之外的價值,看見每個人都值得好好被對待,我彷彿來到異世界,好奇的體驗這一切,也慢慢推翻以前的舊經驗。原來世界上有這樣的老師,有這種充滿信賴感的師生關係。

大學上教師培訓課程,我漸漸明白,為什麼國中的老師會這樣對待我們?因為在教師培訓的過程裡,沒有人教你如何做一個好老師,我們聽講背誦畫重點考試,讀教育心理學、教學原理,都是教條式的背誦,我開始在課餘時間接觸大量體制外教育的書籍,尋找心目中理想的教育方式。如果從根本的教師養成和甄選、考試就仍然是傳統、刻板、僵化,我們可能很難期待第一線的體制內學校,能有多少優質的好老師?

因此,當自己成為媽媽,孩子陸續就學後,繼續遇到各色各樣的老師,有的讓人感念不已、有的只能三聲嘆息!這就是一般公立學校和實驗教育很大的區別,一般來說,會進入實驗教育當老師的,都有比較多的熱情和理想,因為實驗學校的福利沒有公立學校好、但工作的強度又比公立學校繁重,如果沒有一點傻勁和衝勁是做不久的;公立學校也有好老師,但很抱歉我們沒有選擇的權利,分配到好老師記得感謝神,分到不對盤或不適任的老師,那就是漫長而痛苦的挑戰。

在實驗學校入學,通常家長會和老師面談,所以多半能溝通理念後,選擇適合自己孩子的學校與老師;那讀公立學校的孩子怎麼辦?遇到不適合自己孩子的老師怎麼辦?

這時候,親師溝通的藝術就非常重要,面對不同情境、不同老師、不同狀況,大概有以下三點可以參考:

一、先肯定老師

請先相信大部分老師來和家長溝通孩子問題,一定是關心小孩才會這麼做,愛之深責之切,不管心裡認不認同,都要先設定老師的出發點是好的,再做進一步溝通。

我的確聽說現在有的老師太常在親師溝通中受挫,以至於當班上孩子有問題,老師也當作沒看見,反正兩年就換一批學生,何必自討沒趣。當教育現場變成這種氣氛,我想絕對不是家長和孩子的福氣,我同時當過老師和家長,很明白兩邊立場不同看事情的方向也不同,但老師也是人,非常需要家長的支持與肯定,再麻煩的老師,當家長願意先釋出善意,通常也會漸漸軟化。

當然,不可否認的,有某些不適任教師的確有嚴重的問題,那就交給人本基金會來處理了,不在我今天討論的範圍。

二、做老師的夥伴

擔任教育工作者多年,深切體會教育不是丟給學校,家長就翹腳乘涼沒事了,如果沒有家庭教育的協助,孩子的發展勢必會出問題。所以每當老師跟我反應孩子的問題,我會問問老師在家裡可以做些什麼來協助他?如果老師提及孩子有特殊狀況需要評估,我也會非常配合的去評估,並提供報告讓老師參考。

某些家長會排斥老師的建議,覺得老師憑什麼說我的孩子有狀況需要評估?從老師的角度,平常長時間跟孩子相處,看得最多最仔細,老師的建議一定有原因,我覺得就算去評估,可以多了解自己的孩子,也沒有損失啊!如果只是覺得老師貼孩子標籤,反而錯失早期療育的黃金時期,或是讓老師也選擇當一個沈默的鴕鳥,反正孩子會畢業會離開,什麼都不說、或只說孩子好棒好棒,將來到某一個關卡實在過不去了,是不是反而要來怨為什麼老師都沒有提醒我們呢?老師選擇說或不說都很兩難,我是覺得家長不用過度放大評估這件事,就當是孩子的健康檢查,也蠻好的。

我家大姐幼兒園被懷疑亞斯去評估,評估完不是亞斯,但醫生有提醒我們這孩子數理邏輯腦特別強,跟他溝通要有特別的方法。對我來說,多學了一種跟孩子溝通的方式,更了解他的特長,完全沒有吃虧啊!

公立學校總是資源比較有限,我通常不會要求學校太多,如果感覺學校有不足的地方,我就向外尋求資源。比如現在畸形的雙語政策,把很多小學的課程如自然、音樂、美術、體育變成雙語課程,我家小孩從小放養沒學過英文,在學校根本聽不懂,但我不想讓孩子從小填鴨補英文,就幫孩子找了一位活潑教學的英文家教,用我心目中理想的方式學習,雖然效果不能反映在成績上,但孩子們至少開始喜歡英文不害怕英文,我就達到目的了。

我家兒子則是輕度亞斯,在學校有專輔老師,卻沒有很大的幫助,媽媽於是轉向專業老師求助,找到曲智鑛老師,讓兒子跟著曲老師一步一步慢慢調整。雖然兒子在學校還是時不時出狀況,但因為我們誠意十足的配合老師,老師基本上也敬我們三分,彼此相安無事。

三、劃定親師合作的界線

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一定需要設立好界線,親師之間更是,通常開學的學校日,就是體制內跟老師第一步接觸的時機,如果孩子狀況比較特殊,建議跟老師另外約時間先讓老師了解孩子的狀況,在學校日時,家長也大概可以了解老師的帶班風格和班級經營理念。比較有經驗的老師,多半不會被家長牽著鼻子走,能很清楚知道什麼狀況下,老師會聯絡家長,家長又該怎麼聯絡老師?比如晚上幾點前可以聯絡,幾點之後就是老師私人時間請勿打擾。

越大的孩子越應該管理好自己的生活,當然就應該減少家長涉入的程度,像我們家高中姊姊的導師,就沒有成立家長群組,有事都會直接跟孩子宣布,讓孩子自己辦理,需要家長幫忙的部分,也讓孩子自己回家跟家長說明,導師有留下自己的手機電話、辦公室電話和電子信箱,家長有事一定找得到老師,沒事就不需要再搞一個家長群組了。我很欣賞這位老師簡潔乾脆的風格,兩年下來合作愉快,姊姊的學校生活也十分順利。

我是個怕麻煩的媽媽,畢竟有四個孩子要顧,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是我的生存守則,如果遇到鉅細彌遺、凡事錙銖必較的老師,通常比較容易需要花時間跟老師溝通。像二姊小一的老師,注音的標音要標在哪個位子都有規定,二姐藝術奔放的個性,在寫字這件事上吃盡苦頭,我就好好的去跟老師說,我沒有要孩子字寫得多好看,他只要保持學習熱忱,細節我們就放鬆一點吧!老師當然還是苦口婆心地說打好基礎有多重要,媽媽我也是和顏悅色的謝謝再謝謝,然後回家讓孩子自在做自己。老師說個幾次,也大概知道這家媽媽的底線在哪裡,後來就彼此找到平衡點了。

兒子遇到的老師更是精彩,有要求打勾不能超出答案格,超過就扣分;有考試題目有爭議,卻堅持只有一種答案,亞斯兒子說什麼都不願意訂正,老師就跟他槓上,再來跟家長告狀。剛開學,每天早上我都會收到老師的告狀訊息,一開始我和先生輪番和老師溝通,到後來發現老師的思考方式十分傳統不易改變,就決定改變策略,不管老師說什麼,我們都說:謝謝老師,我回家會跟孩子溝通。回到家,因為我們很了解怎麼跟孩子溝通,孩子通常都能理解並改變。但爸爸也很清楚地讓老師明白,我們注重孩子的學習動機而不是他考幾分,雖然老師心裡不認同,但也很清楚這對父母不是乖乖牌。我也很清楚不要造成老師的負擔,合理的要求盡力配合,不合理的我們也不勉強孩子。大概在開學兩個月以後,告狀的頻率就漸漸降低了。

最重要的建議是,當孩子出現狀況或有事要跟老師溝通,請盡量電話聯絡或是當面談,不要越級上報去找校長或直接打1999,這會讓老師很挫折,也失去親師溝通的良好時機。讓老師在工作中得到肯定和鼓勵,是對教育現場最直接的幫忙!

好老師是自己找的,也是自己養成的!

發表留言